应用赋能通航产业潜力无限
通用航空这一新兴产业发展,离不开应用场景创新和政策赋能。
2022年,国务院发布《“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提出探索通用航空与低空旅游、应急救援、医疗救护、警务航空等融合发展。《“十四五”通用航空发展专项规划》提出,到“十四五”末通用航空器在册数达到3500架、通用航空飞行量达到200万小时(不含无人机飞行量)的发展目标。
通用航空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也为文化和旅游消费创造全新增长点。《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提出,加快培育海岛、邮轮、低空、沙漠等旅游业态,释放通用航空消费潜力。《“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同样提出,选择一批符合条件的旅游景区、城镇开展多种形式的低空旅游。
伴随通航政策储备工具箱日益充盈,海南、安徽、黑龙江、辽宁、江苏、四川、广东、河北、云南、河南、山西等地于2022年纷纷出台一系列通用航空发展举措。
位于芜湖市东南部的湾沚区乡野之间,崛起一座航空产业新城——芜湖航空产业园。目前,园区内航空上下游配套产业集聚,覆盖从整机、卫星、无人机、发动机到综合维修、运营保障等全产业链项目近200个,基本实现不出园区便可生产一架国产通用飞机。
唐建阳告诉半月谈记者,芜湖自主研发的多类机型相继开展了“低空+应急救援”“航空+巡检巡查”“低空+消防”“航空+人工气象干预”“航空+无人植保、护林飞防”等10余项运营服务。
以通航产业为主导、以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的低空经济,正广泛延伸至工业、农业、林业、运输业、渔业、建筑业等领域,形成包括医疗卫生、抢险救灾、气象探测、海洋监测、教育培训等在内的组合型经济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