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天空之城”:深圳低空经济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2021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首次提到发展低空经济,标志着低空经济迎来重大发展机遇。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明确提出打造低空经济新兴产业。

 

图:龙华无人机智慧空港

 

加速发展低空经济

深圳从先行先试到先行示范

 

作为低空经济产业聚集度最高的城市,深圳从2023年初首次将“低空经济”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到2023年底深圳市交通运输局等7部门公布《深圳市支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再到2024年初出台全国首部低空经济产业促进专项法规《深圳经济特区低空经济产业促进条例》,仅2023年度深圳市及各区发布的低空经济相关政策已有10余部,政策支持力度前所未有。深圳多措并举,以先行先试之势朝着低空经济赛道全面发力。

 

在2024年1月30日举行的深圳市七届人大五次会议中,深圳市市长覃伟中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到,深圳将在低空空域管理、飞行规则标准和适航审定等方面先行先试,争创国家低空经济产业综合示范区。从“先行先试”到“先行示范”,在低空经济发展的重要阶段,深圳正以“敢闯”“敢干”的魄力和创新精神牢牢把握新时代的新使命。

 

 

低空经济发展的“深圳经验”

 

2023年底,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等七部门联合发文,推广深圳的低空经济改革经验,包括22条典型经验中的“创新低空经济发展新机制”。深圳,作为国家级示范区和全球无人机中心,拥有超1500家低空经济相关企业,形成了成熟的产业集群和生态,展现了低空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点。

 

法规政策服务。制定和完善低空经济相关的法规政策,为低空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例如,通过简化审批程序、降低运营成本、提供税收优惠等措施,吸引更多的资本和人才进入低空经济领域。

 

 

发展基础设施。低空飞行活动离不开基础设施的支持。因此,在推动低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应优先发展相关的基础设施,如通讯、导航、监视等数字基建和无人机起降点、无人机维修保障设施、低空运行控制中心等物理基建。

 

地区产业优势。不同地区在低空制造、低空飞行、低空保障和综合服务等方面可能具有不同的产业优势,这些产业优势可以为低空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产业协同发展。低空经济的发展需要多个产业的协同合作,通过低空经济上中下游产业间的合作与交流,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推动低空经济的快速发展。

 

拓展低空应用场景。低空应用场景是低空经济的“驱动引擎”,通过深入挖掘各行业对低空应用场景的需求,开发各类低空应用场景,有效激发市场需求,助力传统行业转型升级,带动低空经济的快速增长。

 

深圳的低空经济发展依赖于规模化的飞行活动,以1730家无人机及产业链企业、年产值960亿元、126条低空航线、89个起降点和超60万架次的无人机飞行为基础,显示出低空飞行需求的快速增长和向规模化时代迈进的趋势。

 

图:龙华无人机智慧空港

 

深圳低空经济发展的启示

 

开展低空生态摸底工作,探索本地发展模式。在构建低空运行体系的过程中,应充分调研当地的特点和需求,借鉴试点地区的实践经验,结合实际情况制定行之有效的低空方案。每个地市应先针对当地的低空生态进行摸底,探索与本地经济形势相符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系统化建立运行体系,优先实现小范围闭环跑通。系统化建立符合当地发展特点的低空运行体系,并在应用场景最丰富、最具发展潜力的区域集中力量,优先实现小范围的低空经济闭环跑通,再复制、推广到更大的区域。同时,还应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争取更多的支持和资源,为低空经济的闭环运行创造更好的条件。

 

制定相关鼓励政策,强化顶层设计。为了推动低空经济的发展,制定相关的鼓励政策至关重要。这些政策可以包括降低运营成本、简化审批程序、提供税收优惠等方面的措施,以减轻低空产业的经济负担,提高其竞争力。同时,还应明确低空经济的发展目标,制定长期发展规划、优化产业布局、强化顶层设计,为低空经济产业链的构建和发展指明方向、明确目标。

 

支持有关单位和社会资本开展低空基建。低空飞行活动离不开基础设施的支持,因此,在构建低空运行体系的过程中,应逐步启动低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低空基建投入成本高,但发展低空经济非一日之功,既要算眼前账,更要算长远账。通过建设更多的低空基础设施,既能无人机的飞行活动提供支撑,也能提高无人机飞行的覆盖范围、运营效率和安全性。同时,低空基建的发展也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加强低空文化宣传,提升公众对低空经济的认知。加强低空文化宣传,开展低空经济相关的讲座、展览、论坛等,增加公众对低空经济的了解,同时组织低空体验活动及相关教育培训课程,提高公众对低空经济的认知,为低空经济的长远发展奠定群众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