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争当‘低空经济'鳌头

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万架无人机腾空而起,在深圳夜空中绘制出梦幻般的画卷;在盐田大梅沙公园,市民搭乘直升机翱翔云端,用全新视角领略山海间的宁静之美;莲花山公园、笔架山公园内,无人机穿行在高楼大厦间将咖啡、奶茶、炸鸡外卖“空投”至消费者手中;商务人士乘着“空中的士”快速抵达燕子湖国际会展中心;大鹏徒步游客不慎坠崖面临生命危险,直升机救援为他架起抢救生命的“天线”。

  近几年,深圳从无人机之都跃升至低空经济创新的前沿阵地,不仅在空中联程接驳、市内通勤屡屡突破,更在城际飞行、跨境飞行乃至eVTOL跨城跨湾飞行先行先试,“飞起来”的生活方式成为日常。当下的深圳,正在低空经济领域深耕细作,以推动更多参与者加入“天空之城”的探索与建设,于千米空域、万亿市场的广阔蓝海中,全力竞逐“空中版图”。

  勇闯“天空之城”

  深圳消费级无人机活动持续增长 2023年直升机飞行规模全国领先

  千米空域、万亿蓝海的低空经济已成为全国,乃至全球最热的产业赛道。2021年“低空经济”概念首次被写入国家规划《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络规划纲要》。2024年,被称为低空经济元年。这一年,“低空经济”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之一首次被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国家有关部委和各地也纷纷围绕低空经济出台了一系列专项政策法规。

  在低空经济发展的新热潮下,各地政府加大了对低空经济的政策支持。有统计数据显示,全国已有31个省区市陆续发布低空经济的相关政策和规划。其中,今年广东率先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支持广州、深圳、珠海建设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打造大湾区低空经济产业高地。在此之前,《广州市低空经济发展实施方案》《惠州市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珠海市支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等地方政策也相继出台,鼓励低空经济发展。

  在竞逐低空经济领域,广东争当领头羊,其在市场活跃度、产业健全度及政策扶持力度上均处于全国前列。据《中国低空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4)》,预计至2026年,中国低空经济总量有望迈过万亿元大关,或达10644.6亿元。《广东省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提到,至2026年广东低空经济规模将超过3000亿元大关。

  放眼全国,各地早已跃跃欲试,对争夺低空经济第一城的竞争异常激烈。包括北京、南京、沈阳、武汉、长沙等城市,纷纷出台与低空经济紧密相关的行动计划或征求意见稿。

  目光回至深圳,低空经济产业发展取得可喜成就。除了消费级无人机活动持续增长之外,美团、顺丰、东部通航等头部企业在即时配送、物流、载客空中的士等应用场景也取得显著进展。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6月底,深圳市累计开通无人机航线118条,完成载货无人机飞行量11.3万架次。2023年直升机飞行量达2.3万架次,飞行规模全国领先。

  深圳各区争抢“制高点”

  集聚科研平台“智囊团”,拓展差异化低空应用场景

  在利好政策刺激下,深圳各区的低空经济发展百花齐放。福田、坪山、龙华、南山、宝安等区陆续开通通勤“飞的”。金秋十月,深圳的天空愈发繁忙。“打飞的通勤”“十分钟外卖天降”“无人机巡检”“多边形卫士救援”……抬头仰望,一个与地面平行、互动的低空世界在各区清晰可见。

  “不出南山,就能造出一架完整的无人机”。作为全国知名经济大区与科技强区,南山低空经济优势突出,集聚大疆创新、道通智能等领军企业,拥有低空经济企业超500家,产值超550亿元,占据全国无人机产业半壁江山。不仅如此,南山还启动湾区首条跨海低空物流商业化航线,开通4条空中血液运输航线、7条即时配送航线、18条空中交通常态化飞行航线,在示范场景应用中先行先试。

  在福田区,则汇聚了一电科技、航天科工、中天泽控股等一批知名低空经济链上企业,大湾区数字经济研究院IDEA、香港城市大学深圳研究院等科研平台“智囊团”在此集聚。低空经济相关商业应用模式和城市空中交通新业态推陈出新,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可扩建起降点高层建筑数量全市首屈一指,已建成直升机起降平台20座,其中备案直升机场占全市近三成。起降平台建成密度及备案数量全市第一,具备发展通用航空应用的良好条件。

  为市民游客提供更丰富的低空旅游体验,罗湖区委书记上阵体验梧桐山eVTOL飞行。相关负责人表示,“飞享梧桐”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观光有望成为市民“消费得起,也乐于消费”的观光游览项目。罗湖区开展的“露营+低空飞行”多元化场景服务同样吸睛,开通溪谷体验线、空中礼佛线、大美梧桐线3条观光航线,已经进行常态化商业运作。

  在数字经济的指挥棒下,龙华低空经济“高飞”舞台积极筹建:搭建了全市最大的物联感知平台,建成了5G基站7784个、多功能杆1200根,并在全市率先完成5G网络全覆盖,打造了汇德、汇隆大厦等5G智慧楼宇和5家智慧园区,全力支持低空场景应用落地。拥有低空经济产业相关企业达366家,占全市14.25%,总量位居全市第四。在《龙华区低空经济试验区2024年度建设方案》中,第一批低空经济项目建设计划表共列项目27个,投资总额21.60亿元。

  各区又该如何避免同质化竞争,发挥优势协同发展?为做到“全市一盘棋”,今年4月,深圳市交通运输局印发实施《深圳市低空经济运行试验区、测试场建设总体工作方案》,明确南山、宝安、龙岗、龙华为低空经济运行试验区,龙岗、盐田、坪山为测试场;一是根据4个低空经济运行试验区基础条件,明确各试验区目标定位、职责分工,旨在拓展一批差异化低空应用试点场景。二是围绕大中型无人机适航认证、轻小微型无人机产品测试、多场景融合测试等需求,合理布局及完善龙岗、盐田、坪山、大鹏等测试场功能,形成错位协同的低空测试服务体系格局。同时,印发《2024年深圳市低空经济十大工作计划及重点任务清单》,根据各区优势和禀赋,按照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原则,因地制宜明确各区2024年重点工作任务。

  龙头企业加速布局

  多种场景“空投”外卖 低空物流网络将覆盖大湾区

  在深圳逛公园,十几分钟不仅能换来放松和快乐,更能收获一份“空投外卖”。9月29日,美团无人机深圳笔架山体育公园航线正式开航,市民在运动完后,动动手指无需久等,即可收获各种能量补给商品。据悉,美团无人机已在深圳建设完成全国首个无人机远程运行管理中心和无人机智能制造中心,在深圳开通的无人机外卖航线覆盖办公、社区、景区、公园、校园、图书馆等多种场景。

  今年8月2日,备受瞩目的深圳市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召开。大会上发布的首次机场高低空融合试验飞行,正是由丰翼丰舟90无人机成功执飞。顺丰集团高级副总裁杨天平表示,得益于良好的营商环境及政策支持,顺丰旗下无人机物流公司丰翼科技正在建设以深圳为中心、覆盖粤港澳大湾区的低空物流网络。

  大会释放出一系列积极培育低空经济发展的强信号,无疑给低空企业注入强心剂。联合飞机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深圳基地总经理范欣林参会后表示,“深圳对于低空经济的基础设施投入将持续加大,对于企业来说就是吃了一颗定心丸。”

  不仅如此,近年来,从国家至地方颁布的一系列支持发展低空经济产业的政策文件,则赋予了深圳市低空经济发展诸多政策红利。为响应国家号召,深圳也出台相应的政策规划和行动计划;2023年初首次将“低空经济”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打造低空经济中心。2023年12月,《深圳市支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正式出台,提出20项具体措施,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2024年初,出台全国首部低空经济立法——《深圳经济特区低空经济产业促进条例》,从基础设施、飞行服务、产业应用、技术创新、安全管理等方面助力低空经济产业“高飞”。

  随着政策利好的“加码”,头部企业、科研机构加速集聚。全球知名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研发制造商德国Lilium宣布中国总部落地深圳,广州亿航、上海峰飞等国内eVTOL龙头纷纷进驻深圳。据深圳市无人机产业协会统计,深圳集聚了1700余家低空经济产业链企业,包括大疆创新、道通航空等无人机研发制造企业和丰翼科技、美团无人机、东部通航、中信海直等低空应用企业,同时拥有众多研发机构,已经形成集无人机研发、制造、应用、服务等于一体的完备低空经济产业链,“不出深圳,就能造出一架无人机”已成现实。

  低空经济的多重挑战

  起降设施基建设施不足 低空空域监管能力有待提升

  从全国范围来看,深圳在低空经济领域的发展已经走在了前列。去年1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发布《关于再次推广借鉴深圳综合改革试点创新举措和典型经验的通知》,对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新一批22条经验进行全国推广。其中,创新低空经济发展新机制拟在符合条件的特定范围内先行推广。这“22条深圳经验”被视为解决制约相关行业发展的瓶颈或堵点。在深圳市无人机行业协会会长杨金才看来,这是对深圳在发展低空经济上发布的创新做法所取得显著成效的巨大肯定。

  然而需要正视的是,深圳发展低空经济过程中,依然面临空域资源紧张、利用不充分,起降设施、通信导航等基建设施不足,适航审定标准难以满足产业新兴发展需求,低空空域监管能力有待提升等挑战。

  缺乏有效空域保障、飞行管控手段

  据介绍,因空域资源特殊性,当前管理方式较为严格,而全国各地空域条件和产业发展需求不尽相同,深圳低空飞行需求较大,造成可用低空空域资源相对有限,难以满足未来“异构、高频次、大容量”的城市场景低空飞行需求。

  适航审定标准难以满足产业新兴发展需求。近年来伴随航空器软硬件相关技术的快速发展,无人机产品迭代速度已呈现“小步快跑”趋势,现有的无人机适航审定服务能力、适航审定技术标准和人力资源等方面,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产业发展需求。

  此外,随着低空航空器普及、飞行规模不断扩大、飞行活动日趋复杂,出现了“看不见、叫不到、管不住”等安全隐患。缺乏有效完备的空域保障、飞行管控手段,是国内城市共同面临的治理难题,也是制约低空空域开放和低空经济产业进一步发展的桎梏因素。

  低空经济标准体系正加紧研制中

  记者了解到,深圳市交通运输局会同航科院沟通建立无人机适航审定研究机构,并积极向民航局争取支持。今年3月,民航局正式函复明确同意深圳建设无人机适航审定研究机构。

  为提高低空空域资源使用效率,强化低空飞行安全监管,深圳市正加快智能融合低空系统(SILAS)建设,打造低空运行“最强大脑”。据深圳市交通运输局低空经济专班透露,目前正逐步推进SILAS系统与民航局UOM系统数据对接测试等相关工作。8月2日,在深圳市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上正式发布的SILAS先锋版,可服务监管方、管理方、业务方、运营方、服务提供方(如USS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航行服务提供方等)多方主体,初步具备支持规模化低空飞行的基础管理和服务能力。

  备受业界关注的低空经济标准体系建设正由深圳市低空经济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秘书处联合市标准院和IDEA研究院开展研制中。在标准制定方面,截至2024年6月,深圳市企业累计参与制定国内外标准48项,包括国际标准17项、国家标准15项、行业标准16项。

   专家观点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物流与供应链研究所所长王国文:突破限飞政策障碍 开拓更多应用场景

  “低空经济是一种新的产业形态,没有前车之鉴,特别是通用航空和低空飞行的规则,现在非标准的东西比较多,这些方面都要进一步明确”。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物流与供应链研究所所长王国文认为,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需要从规则入手,比如,在通用航空飞行上的限高要制定规则,打破阻碍低空飞行发展的政策,根据国际通行规则,通用航空3000米以下空域完全开放。

  在王国文看来,深圳出台了多项促进低空经济发展的政策,包括《深圳市支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等,实际上是打造低空经济发展的地方样本,在国家政策体系之下建立的地方政策。但还要出台更详细的实施细则,明确基础标准、主体应用、应用场景等,对低空经济发展进行全方位规定。

  促进低空经济产业发展,火热的现象下更要有冷静的思考。比如,天津的无人机黑飞事件导致多个航班延误等,说明低空飞行存在安全隐患。低空经济面临的法律法规障碍尚未解决,相关的实施细则没有出台,如使用无人机的反制方法等。王国文建议,深圳可以先行先试,从这些方面去解决低空经济面临的问题。

  王国文表示,从长远来看,不只是在深圳市内实现低空飞行,更要想着如何突破市域范围实行跨境飞行,站在更高层面去考虑,这就要在低空飞行的标准、安全及飞行认证方面给予规则制定。“未来的发展中,不仅要鼓励低空技术和产业,还要解决限飞的情况下如何飞起来,如何突破限飞的政策障碍,开拓更多应用场景,激发市场活力。”

来源于南方都市报